景田装饰 - 耽美小说 - 穿越古代之我娶了个丑哥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32

分卷阅读132

    形容的存在了,而是真正的,在民众心中站稳脚跟,不可动摇。

所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六个人一个都不能少,也没少一个人,都来到了二楼的楼梯口位置坐下。

沈长君郑重的开口道:“今天我召集大家开这个会的目的,主要是咱们的报纸要进行一次新的改革。这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时事新闻类的报纸,昨天是万寿节,咱们既然做的是新闻类,那么还有什么比万寿节更值得动笔写上一写的呢,我们要抓住这次机会,写一篇旷世好报道,咱们的报纸能够更加的深入人心,更上一层楼。”

说完之后,他看了看其他人的表情,接着又道:“这篇报道必须从万寿节引入,可以歌颂大晋朝的盛世,可以赞扬皇帝的功绩,也可以写昨夭的王公百官朝拜献礼的壮观,总之一定要让这篇报道扎进每个人的心里,从而让我们的报纸深入每个人的骨髓里。”

沈长君用食指轻轻的敲了敲桌子,看着桌子上坐着的所有人,道:“你们每个人都要写,玄耀,你昨天是亲自参加了的,靖远,志鹏,你们的父亲也参与其中,可以回去问问昨天的场面,清流兄和乔然,你们可以朝着民众的方向随意发挥,写完之后我们统一修正,相互借鉴结合,最后统一成一篇报道,咱们明天就得发行出去,所以今天晚上必须完成。”

朱玄耀一听连忙道:“今晚就要完成?”

“是的,而且今晚要加班,多印一些,明天尽量的多发些出去。”

其实按照常规来说,像这种特别重大的国家庆典应该在第二天就进行报道的,他们已经迟了一天,不能再晚了。

虽然他们的报纸已经卖了一段时间了,而且每天卖出的数量也不少,但是对于人们来说,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报纸究竟是什么,特别是时事新闻,它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意义。

像他们现在所认为的看时事新闻就是为了赶潮流,图新鲜,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既然他们不能自己认识到这一点,那么沈长君就帮助他们认识。

所以这次就借着万寿节来做一次改革,这次改革势在必行。

几人听了沈长君的话后都深有感触,都有了一种不成功便成仁的气势,他们也不再犹豫了拼吧。

于是所有人都去准备了。

朱玄耀回到了自己的府上,他这个愁啊,这要怎么写啊。

思来想去,头发都拽掉了好几根,沈兄说可以从万寿节引入,那就是跟父皇有关的了,就在此时也不知道是哪根弦搭对了,却是灵机一动,想到了,他可以写父皇的一天。

对,这个他最熟了,于是便刷刷刷开始写了起来。

何靖远和卢志鹏各自回了家,他们的父亲上朝还没有回来,于是也只能等待了。

就在各自的准备和忙碌中,很快便到了晚上,几人都完成了自己的稿件,纷纷拿了出来。

朱玄耀写的是父皇的日常,何靖远写的是昨天那场寿宴是如何的壮观,卢志鹏写的内容也差不多,乔然写的是万寿节百姓同庆,常清流则写的是自皇帝继位以来,为百姓做过哪些实事。

尤其是令他记忆犹新的十几年前的那场大汛,死了不知有多少人。

后来也是皇上派人及时,赈灾款是一波再拨,最终使局面稳定了下来,但那一年是真的惨,至今都让人无法忘怀。

沈长君写的是如今的太平盛世,百姓安居乐业,街道治安有序。

最后,几人在这些稿件中删删减减合成一篇报道,题为。

这篇报道是以访谈的叙事手法写出来的。

采访的对象就是他们六个人。

几人忙到了很晚才结束,这次文章的篇幅整整占了一整面报纸,当真是下了很多功夫的。

第二天一早,打开图书馆的大门,报纸又被抢购一空了,这种盲目的赶潮流,图新鲜的心态,会不会在今天之后而改变,他们现在还不知道。

今天,皇帝下了朝,便到了御书房。

桌案上除了奏折,还有每天都会送来的报纸。

皇上下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报。

他像往常一样打开报纸,嗯?最先入眼的是大晋朝三个字,然后才注意到标题,,呵,有点意思。

然后便是带着一丝兴味的看了起来,却不想越看越投入,越看越无法自拔。

这篇报道的最开始是由记者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万寿节,然后是代表普天之下的百姓给予皇帝陛下的迟来的祝福,接下来便是答记者问了。

其中有一段是采访朱玄耀的。

记者问:请说说您眼中的父亲。

这里用词很巧妙,并没有问您眼中的皇上,而是在这里用了父亲。

朱玄耀:在我的眼中,我的父亲并不只是我的父亲,而是全天下人的父亲,他为了他的孩子们,每天都早早的起床,之后上朝,下了朝便会去御书房批改奏折,很少有休息的时间,每天都会很晚才休息。。。我觉得我的父亲很伟大,我爱他。

皇上看到这里的时候,有种说不出的动容和感动,他家的小七长大了。

接下来还是记者问:说说您眼中的大晋朝。

乔然道:我眼中的大晋朝是和平的,不用担心外族来犯,百姓安居乐业,皇上以民为本,与民同庆,我身为大晋朝的子民感到非常的荣幸跟自豪。

皇上看到这处的时候,面带微笑,看起来心情不错。

记者问:您眼中的官员是怎样的。

常清流:我只能说我见到的官员还是一心为民的,但是其他的官员我实在是不知道,我还记得十几年前的那场大汛,本来不用死那么多人的,不就是因为一个官员跑了,所以才死伤无数,造成无法挽回的人间惨剧吗。。。

皇上看到这里的时候也想起了此事,他还想起了重山为此还丢了儿子,他的心中对李家的愧疚又加深了些,也不知道那个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谁都没有想到,就是这样一篇报道,彻底的将报纸推向了高潮,原来报纸还可以这样写,原来它的作用竟然这么广泛,原来我也可以参与其中。

如今的报纸,就像是一颗种子,深埋在了每个人的心中,等待更多的资粮浇灌使其成熟长大,而提供资粮,人人有责。

这份报纸告诉了人们,它不是流行,不是新鲜,而是一艘大船,它可以乘载民风,也可以乘载民情,更可以乘载民心。

可以说,沈长君他们对于这次报纸的改革是非常成功的,而他们的名声也在这一夜彻底的打响了。

如今的图书馆,每天的人流量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再也不是前段时间的冷冷清清寥寥无几数人。

而且来投稿的人也不是只有学子们了,还有一些大儒,也纷纷的写了稿件送来,可以说,能有这样的效果,沈长君是终于满意了。

他等的,就是这一天,不怕你不知道,就怕你认识不到。

作者闲话

本书由连城读书独家发表,请勿转载

第一一四章、回家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