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耽美小说 - 编辑部那些事儿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3

分卷阅读33

    显,到了晚上就明显感到他沉默了许多。那个奇葩客户的项目已经结束了,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他不快呢?会不会是他家里发生了什么事?又不太像,不然他应该会跟自己说的,毕竟他已经跟自己说过不少了,他可不太藏得住话。

不跟我说,莫非……他心情不好的原因与我有关?

哎,最近太忙了,等忙完这本书,若是纯钧还是这样,就找他好好谈谈吧。

吴纯钧走出房间后也没什么地方可去,只好到阳台去吹风。虽已入夜,风还是带着燥热,吹得人晕乎乎的。

相处一年来,这样的小打小闹也很多次了,彼此早已习惯,不知不觉就变成最亲近的人。我太习惯了,习惯他总是来请教自己,总在自己身边打转,所以当意识到自己忽然跟不上对方的时候,我手足无措了。

现在的他,能跟刘哥聊,能跟王总聊,能跟社长聊,还能指导实习生,不但策划了一个选题,还组织了一场新书推介,已经超过自己太多。这样下去,我只会越来越落后于他,从触手可及,到遥不可及。一想到这个,就觉得心里有些胀痛。

是我太懒惰了吧。被超越也不是什么难以预料的事。

只不过因为是最亲近的,所以更加不能接受吧。

唉。这样自怨自艾可不行呀,吴纯钧,振作起来!

第20章第二十章南国书香

7月,新书推介成功举办,胜利落幕。

预售阶段就产生了不少订单,书印出来之后反响也还可以,销量可期,一大票人都跟着松了口气。

不忙了之后,陆鸣鸿想要找机会和吴纯钧聊聊,却发现他心情似乎好些了。莫非是自己的错觉?还是他已经想通了?

不管怎样,恢复就好,可不想再看到他没精神的样子,很是怀念他的笑容呀。

8月,省编辑培训会来了,面向已经取得中级证书的编辑,穗城社编辑部去了一半。陆鸣鸿和吴纯钧自然是还不能去啦,今年中级考试若是陆鸣鸿考过了,明年也能去了。

那五个实习生也依然在,他们会做到9月开学才走。像这种科班出身的人,提早接触一下编辑的实际工作也好,减少一些不切实际的浪漫想法,才能脚踏实地地编织贴合实际的浪漫。毕竟学校里教的只是一些或笼统浅显或高居云端的理论,就算讲了怎么做编辑,怎么做新媒体,怎么做具体类别的书,到底也没有实践来得深刻,绝知此事要躬行,实际动手犯了错才知真正的难处。编辑是个积累性的行业,更多的学习在于就职后。

这次陆鸣鸿的新书预售也算是让他们旁观学习了。

发行部的忙完了新书推介会,又开始在忙南国书香节的准备活动了。穗城社对于各种馆配会、采购会参加得不多,但南国书香节是政府组织的,而且也算在南方比较有口碑的,每年固定在琶洲会展中心举办,期间还有不少活动,是比较值得重视的。而且他们还是“本地出版社”,自然更加便利。

准备工作主要都是发行部在处理,编辑们除了到时候去捧场,参考参考别人家的图书,了解一下市场,倒也没别的事要做。主要是今年没有准备做活动,像去年有邀请作者来宣讲签售就还得忙。

编辑们照常朝九晚五,静等开展。开展前一天,发行部和仓库人员已经把书都输送到位,还拍了几张场馆里的概况发到群里,各公司的书都满满当当地摆着了,工作人员正在收拾搭建展台的一些垃圾。

作为本地人,陆鸣鸿几乎每年的南国书香节都来逛逛,有时间真的不买书单纯凑热闹的。今年因为已经“踏入社会”而使这件事有了些不同意味,看待事物也有了不同的角度。

不日就到了开展那一日,是周五,人还不算很多,第二、三日是周末,琶洲的展馆里照例人山人海,到处是人从众众众,熙熙攘攘的。

刚开始他们几个还一起走,走着走着就散开了,剩陆鸣鸿和吴纯钧两个。大致把整个场馆遛一遍之后,两人有了不同的关注点,就分开行动了,相约午餐时分再聚。

吴纯钧去几家有名的图书公司的摊子细看。

同一个系列的书摆一起,封面设计观感和谐,引人注意,又是著名作家的书,几乎每个走过的人都要拿起来看一看,时不时就有人带走一两本。旁边的工作人员一边整理被弄乱的书籍,一边看着补充新书上架。

吴纯钧拿起其中一本,细细地看封面。封底有二维码,扫进去是图书公司的公众号,一片片推文,单从一个页面的只言片语就看得出来,这个公众号有在认真运营。

微信公众号现在已经越来越普及了,适应了人手一机、机不离手、时间碎片化、碎片化的状况。推文比较短小精悍,上下班等公交、挤公交的时间正好能看,是比图书更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式。不过要运营一个高质量的公众号,尤其还是有大量原创性的内容,背后也许又是一支不小的团队在努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条信息的有效传达其实比过去更为困难。

看完了封面,开始看版权页、目录,摸了摸书页判断用纸,又去看内文的版心、行距,低声说了句“大32开”。

对面一人突然噗嗤一笑,对他抬了抬下巴,“诶,你也是编辑吧?”

讲真,一般读者才不会这样选书,一看就是行内人。

吴纯钧抬头看那人,比自己稍长几岁的样子,微微回他一笑,“你也是?”

那人点点头。

对方话多,话题就自然而然进行了下去。吴纯钧本也高兴,但说着说着就暗地皱眉了。

“我这次是带了任务来的,看什么书好卖,回去也要报选题。现在要做个畅销书真难,搞半天都拿不到多少绩效。”

“……人家书好卖,除了选题的原因,还有作者本身的原因,你就算报了相似的选题,到底是落后人家一步了吧。”

“就是啊,没有好作者,我们也没有办法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销售的问题,同样的书,我们的销售就是卖得比别人差,都没有积极去拓展,真是郁闷。”

“你可以去找独特的选题试试?”

“好选题哪有那么找啊,关键还是作者。要说现在的畅销书,都在菜谱、理财的那一块,我手上又没有那方面的专家,想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就算到网上拼凑一些东西又不会审,而且也觉得干不过别的公司。”

吴纯钧心里皱眉,不着声色地转移话题:“你刚才有看到什么好书吗?”

“挺多的啊,有很多我还是感兴趣的,虽然感觉我一年到头除了审稿似乎也没看几本书,哈哈哈……”那人自顾就笑了起来,“果然还是有名的作者最重要,看人家那装帧也好,封面设计也好,不知道封面找哪家做的。”

“感兴趣可以买回去慢慢看呀。”

“还是算了吧,现在的社会浮躁得很,我已经很多年不怎么看得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