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耽美小说 - 盛世明君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2

分卷阅读172

    景模拟并非是这个世界的史书,而是系统里小伙伴们倾情贡献,和这个世界以后历史走向而已。

历史中的一些巨大事件,被他改编成了情景模拟。他希望,不仅能用此筛选出人才。之后,他将会将考试答卷编纂成册,将其刊印天下,希望让天下有识之士,看到那些情景模拟的时候,能领悟到考试之外的一些东西。

如此剧透,希望能让后世少走一些弯路吧。

刘荨这突发奇想,经过司俊的肯定和完善,变成了后世称呼的一种奇迹。

刘荨这一朝的殿试试卷大部分情景模拟,在后世历史中都得到验证,被后世神秘学家称为“预言殿试”,刘荨和主笔的司俊两人肯定有一人是会预言的神人。

当然,后世靠谱的历史学家则评价,是因为刘荨和司俊这两位学识渊博,思维超前,就像是许多大学者所提出的社会模型被后世验证一样,他们两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科学家XX家,他们高瞻远瞩,能看到后世发展的一些弊端和前行的方向,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这两人能在后世醒来,肯定会扶额。

XX家并没有,穿越者了解一下?不过就算是最不靠谱的影视剧也只会弄成神仙下凡,穿越者还是不敢写的。

所以刘荨留下的“朕乃穿越者”的遗言到底被考古学家找到没?

...............

考试时间还是漫长的,刘荨给了他们四个小时的时间写文。

刘荨想着,公务员考试还有那么多客观题主观题,也就两三个小时。他就要一篇策论,四个小时应该够了吧?

大臣们表示皇帝陛下这是不是太苛刻了,至少一天吧?

刘荨想着史书中记载的殿试好像真的是考一天,不过他就考四个小时。

司俊表示支持。

司俊道:“陛下给了许多类型的题,几乎涵盖了所有国策。入场的考生,既然有心报效国家,心里总是有一二想法在胸。若半点想法也无,还需要临时思考,那这人,不要也罢。”

大臣们听后,纷纷觉得有道理。

像他们当年来投奔时,心里肯定也是揣着经过精挑细选的锦囊妙计。这些考生,若心里没点数就匆匆上了考场,那被刷下也是理所当然。

他们被皇帝陛下逼着做计划,心里也渐渐认可,当官的,肯定还是要走一步思个五六步,做到心里有数才成。就跟他们读书习武的时候一样,这一天要完成什么目标,十日要完成什么目标,一月又要完成什么目标,都是事先计划好了的。

轮到朝中庶务的时候也是一样,不能走一步算一步,国家大事,更需要步步斟酌,提前做好计划,然后根据实际情况,一点点修改,最后再将完成的情况和计划作比较,看比计划中好的是怎么好的,达不到计划又是出了什么问题。

这一点,也和读书习武是一样的。

世间许多事的道理都是想通的。

这些考生若浑浑噩噩,那么的确就算再有才华,也不适合当官。

不过所幸在场考生在听到考试时长之后,虽有露出紧张之色,但并无立刻崩溃之人。

他们仔细看着考生,考生们几乎在所给试卷题目之后,都陷入沉思,有些已经拿着草稿纸在比划,或者钩出试卷题目中需要注意的地方——试卷和草稿纸都是可以随意涂抹的,这些之后考场会收走。

没有一个考生露出茫然失措的表情。

正如司俊所言,这些考生们敢来这个考场,凭一个被皇帝陛下亲自问策的机会,都是带着各自的妙计来的。他们选择的题目,也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现在他们需要的,就是结合材料实际,和自己胸中已有的计谋结合,来写出新的献策。

大臣们纷纷点头。

这一届考生不错,说不定真能如皇帝陛下所言,直接一举得到许多人才呢。

若这一次成功,武举也可以进行了。

第71章

刘荨本来是想让武举和文举同时进行的。

这个时代并不重文轻武,而是对兵权十分看重。因此朝中大臣普遍认为,直接用考试这种手段来选武将,是不是会选出纸上谈兵之人。

刘荨表示,虽然选出来武将,但武将也不是立刻就走马上任,而是要和这些文官一样,经过实习的。

他希望选出一部分文武双全的人。

另外,文官武官好像换岗位的时候,也必须经过考核。

哪怕只是去督战。

汉初期督战的宦官和文官都特别厉害,在匈奴最猖獗的时候,匈奴南下,督战和长官往往最先战死。

他们是真正的身先士卒。

现在还好,没把汉朝的底子败光。所以当说文武官要转岗的时候必须经过考核,文武百官都没有意见。

有些文官比武官还要积极的表示支持这个政策,前往不能再让无知的宦官去祸害边疆了。

这时候还没有后世文官压着武官,一竿子啥都不懂的文官去边疆给武官捣乱的事发生。所以文官并不觉得自己的特殊待遇被取消了,一个个都想着终于不用眼睁睁看着宦官或者白痴勋贵对军队指手画脚了,普天同庆啊。

刘荨本来以为文官集团会跳着脚反对,没想到他们如此激动兴奋。

刘荨托着下巴叹了口气。

怪不得自己穿越前这么喜欢这个时代,这个时代真的很棒。虽然这还并不是封建时代的巅峰时期,但人的风骨和才华,真的耀眼得快把人闪瞎了。

底下学子还在考试,上座屏风后的皇帝大臣已经讨论官员入职考试和接下来依托于科举制度的武科之事。

刘荨聊了一会儿,叹气道:“以前和罗朗聊过此事,他见解不错,可惜现在他在下面考试呢。”

作陪大臣笑道:“今日之后,陛下又可以尽情差使他了。”

刘荨又叹气,摇头道:“今日之后,他就要去扬州走马上任了。”

有大臣不带恶意的反对道:“罗家毕竟有罪在身,臣并不是不相信罗朗的忠诚和才华,但让他再去罗家之地,是否不太妥当?”

刘荨道:“这才是对他的考验。”

大臣瞬间明了。

皇帝陛下这是用这个敏感的位置来考验罗朗,看“放虎归山”之后,这老虎会如何做。

他是想重新拉起罗家的势力,还是一心一意为皇帝陛下做事。

若是前者,皇帝陛下也好早做打算。

不过这虽然存着考验之心,也证明着皇帝陛下心胸宽广。扬州富裕,土地广阔,若让一个有异心之人去担任州牧,对皇帝陛下的政权伤害是十分巨大的。皇帝陛下既然让罗朗去扬州,是真的信任他。

大臣们心里又是感慨敬佩皇帝陛下的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