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耽美小说 - 捡个将军做老婆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7

分卷阅读87

    的人家,三餐不继衣不敝体,穷得很。一听说有地方住,有田种,还先提供饭食种子等,这两家人恨不得把耿秋当神仙呢。

要不是因为家境地位太低,耿秋完全可以把这两家人买下来。家里只有个秀才,是不能用这么多下人的,按照规定最多只能用一人。这样的人家,又有曾大山在一边看着,完全不怕他们搞出什么花样来。

三叔三婶与曾大山也算是旧相识,见了面,一时感概万分,有说不完的话。

因为多出了曾家七口再加两户佃农,这里余下的一点粮食不够了,耿秋特意买了三百斤粗粮和一些日用品过来。如此就把手头上的最后一点儿积蓄花光了。还好曾家这一大家子人,带来了好几大包衣服与被褥等用品,不需要他重新添制。要不然,他得去找余明仪支一个月的月银来应付了。

趁着耿秋分发物品交代两户佃农时,曾大山也从三叔口里得知了他们如今的家境与状况,虽然他也阿昊见了面,但这些事也没有细谈过。阿昊上学很忙,还是带了口信令耿秋去书院找他,然后再把曾大山交给耿秋带回来。所以曾大山还以为,耿秋和阿昊手头有不少银子呢。现在知道,耿秋一个月不过赚三两月银,他当即拉过耿秋,悄悄的说:“秋哥,我手头还有银子,不用担心没银子花,可别让昊公子和小爷们省着。”

“哦,那你们自己用吧。我们一家子的生活还过得去。”耿秋不以为然的说,他以为人家不过是有个三五十两就了不得呢。

结果,曾大山说:“前头忘记和昊公子说了,我也不知道你们手头紧张。我这里还有两千多两银票呢。”说完,掏出来拿给耿秋。他虽然不清楚耿秋是如何与阿昊成亲,但现在人家两口子关系好,还生下了小爷,他决定还是把银子交出来,这笔银子拿在手中,他也没花用。他自己积下的也不少,虽然养伤吃药,和养着这群孩子,花去了百多两,可现在还剩下一百多两呢,够他养大这群孩子了。

“哇,这么多?”耿秋惊讶极了,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银票呢,一共二十多张呢,面额最大的是一百两,最小的是二十两,很显然当初是特意换成这些小面额的,方便路上花用。这要全换成银子,五两一个银元宝也得有400多个呢,他只是想了想,就觉得眼前银光闪闪。

“恩,当初花用了不少,就剩下这点儿了。你拿着,给主子们花用。往后的日子,有这片山头,再多进几趟山,一年下来总能积累个百八十两银子,也够主子们生活。”曾大山说。

耿秋一时语塞,不知该说什么好了,自己这头正在愁没银子花,人家就送上门来了,还是这么一大笔,他都有种中彩票的感觉呢。再想想周老爷与余男爵,两人居然只能凑出八百两银子,他就觉得自己成了大富豪,有些飘飘然了。

不过,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开始盘算如何花用这笔银子,现在有了两个家,三叔管的那个家基本上是齐全的。可这里,就太简陋了,而这里离县城近,以后产出的东西都是要拉到县城去卖掉的,起码得先置两头骡子。听说这可是贵重物品,起码得个五六十两吧,并且他也不懂行,不知道好坏啊。

结果,他把这话一说,曾大山就说:“改天我和你去,这个牲口我最懂了,要是能买到马就最好了。还得置办些弓箭刀枪,训练孩子们呢。”弓箭与大刀什么的,都属于管制品,不能大咧咧的拿出来,以前他根本就不敢制办,训练孩子们都是用棍子。

但这里偏僻,自己家又与县太爷搭上了关系,完全可以放开手脚训练嘛。隔壁的余家山头,虽说是邻居,其实也隔了几里远呢,并且两家关系又好。在自己家的山头上,训练几个孩子,完全不会让外人发现。

“要弓箭刀枪做啥?又不用去打战。”耿秋不解的问道。

“我们将军府世代靠军功立脚,现在将军被人诬陷,主子九死一生,哪能就这样轻易放手,过安稳日子。还是得早做准备的好。你回去,也尽量在村子里找些人cao练一下。”曾大山说,他最后的一句话可是冲三叔说的。

“怎么cao练?那都是些地道的农户人家。”三叔问。其实就连他自己也不太懂,他会的也不过是三招两式。

“就说为了带他们去打猎,没点功夫打什么猎。”曾大山答。

耿秋一看这个曾大山也是个有主见的人,没和他分辨,反正做决定的是阿昊,等他回来再说,而且cao练一下也没什么妨碍,就象曾大山说的,身手好,打猎也能事半功倍嘛。而且村子里的人一直羡慕他们家人能进山打猎,现在把大家训练出来,以后他们就算离开了小村子,村子里的人讨生活也更容易些,算是为大家做点好事吧。

“三叔就回去和村长说,想带几个跟着学打猎,抽点时间训练几个人,射箭什么的,就连县学也开了骑,射课程呢。”耿秋说。

“好。”三叔答。今年还没去打过猎呢,因为阿昊与耿秋都不在家,他一个人也不敢带着大家进山,村里人已经明里暗里掏过他的口风,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准备搬走了。不过很显然,耿秋和阿昊目前都没有这个打算。虽然村子里只剩下三叔两口子了。耿秋把阿牛带到县里来住了,宁哥儿也是县学读书。

阿牛带来主要是给阿晚做伴,余明仪可不敢随意让外人的孩子陪同自己家的心肝宝贝,阿牛却正合适。而且县里环境什么的都比村子里好,耿秋和阿昊平时也难得回一趟村子里,把阿牛带出来,他俩也认为更好。阿昊学院偶尔休假,他回县城来,可比去村子里花的时间少多了,也给他省了不少事。

余明仪不是盖了两座宅院吗,原本山南镇的人大多数跟着余明仪到了北县来住,余明仪那两进的院子就住不开了。他直接把简单装饰好的那座给耿秋和李大夫,周管家三家人住,反正大家都要帮他办事。他原先住的宽敞,到了这里也不适应一堆人挤在一起,干脆把他们分到了旁边的宅院里住。另外,还在院子里安排了两个粗使mama,帮着打扫院子,做些粗活,另有一个门房与一个厨房煮饭烧水的人,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十余人,很安静。

耿秋有空时也会煮饭菜给李大夫和周管家吃,阿牛白天在余家,晚上才和耿秋回自己屋睡觉。要是遇上耿秋晚上有事不回来,就把阿牛交给李大夫帮着照顾几晚。阿牛无论呆在哪里,和呆在自己家没什么区别。这孩子,是个天生的开心果,也不认生,整天乐呵呵的,也不爱哭闹,很得大家的喜欢呢。每每这种时候,耿秋就会特意做几个拿手好菜感谢李大夫,当然也会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