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耽美小说 - 穿越之乡村小夫子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8

分卷阅读78

    母,即使你有天大的冤屈也会被人诟病。

这触犯了忌讳和父母的威严。

圣人大都劝导人为善,孝顺父母,却没有提过,父母不慈不忠不孝时,子女又当如何。

地痞流氓的孩子继续是否跟着其父做地痞才是孝顺?

“师父,若是办法杀死继弟,你觉得如何。”再怎么样,弑父这种事情胡志宣还是不敢想的。

被胡志宣吓了一跳的方睿轩差点从凳子上跌下来,看了看不远处写大字的沈惠明沈惠清,将胡志宣带到一边,小声道:“不可,他们心中有鬼,想要除掉你,你除掉你继弟,你父亲第一个怀疑的就会是你。”

“其实,你若是能把尾巴扫干净的话,可以两个人都杀了。”方睿轩转而道,“但若是有这个勇气和智慧的话,还不如想办法分家远离他们呢,何苦沾上人命。”

“那他们还要害我怎么办。”

“让人老实下来有很多方法,找人给弄残了,拐卖了,或者找人让他染上……赌瘾都行的。”差点说成毒瘾。

“那师父柳癞子的媳妇儿是你给他的?”胡志宣之后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儿。

根据胡力告诉他的,柳老娘现在天天被逼着下地,前两天还中了暑气,柳癞子被锁在家中做手工,两个人不好好干活儿的话不仅不让吃饭,还有可能挨打。而胡力没敢告诉胡志宣的是,据说韩氏晚上天天折腾柳癞子,可是还是没有孕信,天天在家骂柳癞子没用。若是这两年还不能怀孕的话,韩氏可能就要找别人生了。

“嗯。”方睿轩觉得他有些带坏徒弟了,不过比以后单纯傻傻地好,“他们和咱们之间有着云泥之别,再怎么样也翻不出什么浪花。所以你师父我解了气就懒得再管他们了。”反正柳癞子母子这辈子也不可能活得痛快了。

“其实,对于你姨娘,”胡志宣听到方睿轩提他姨娘,有些紧张,这还是师父自那件事情后,第一次提起他姨娘,“我个人觉得,她有些愚蠢。日后你只要好好养着她供着她,不让她插手你的事情就可以了。她说什么,你随便听听,要不要做就是你的事情了,她是个妾总不能拿孝道压你。若是,你自己应付不来,可以求你的父亲和母亲帮忙。”

“我听闻胡夫人家教严格十分明理,你敬着她,她总不会为难你。”

“我知道的,师父。”胡志宣心中有些轻松,他师父果然和别人不一样。

第56章来人

方睿轩就这么哄骗了许多学生私下里没日没夜的互相传阅啃读那本律法。

没办法,没找到答案,那本孝经夫子就不继续往下面讲。

而且舜帝的故事才算是刚刚起了个头,还没有讲完!

时下读书人多重典籍,若是没有方睿轩这么一出,他们之中的许多人,这辈子可能都不知道原来大炎律上写了那么多的东西。

其中关于子女不孝的,根据情节不同,从打板子都死刑的刑罚都有。虽然大多形同虚设毫无用武之地。

父母不慈的,也有不小的篇幅。

虽然律法还不是特别全面,但是人们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涉及,极大的冲击了那些年长孩子的三观。

他们现在已经接触了不少的事情,对许多事情有了自己的思考,但是眼界却依旧险隘。大炎律给他们中一小部分的人最直观的感受,治理一个地方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真正的长治久安,就要制定合适的法典并且严格按照其中的规矩执行。这样作jian犯科的人会少,路不拾遗的情况会增加,百姓安全有了保障就能使劲儿将日子过好,治下的地方也能繁荣起来。

而柳文骏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无师自通了方睿轩从没有讲过的一层意思。

\"父慈子孝,首先要靠教化和道德来约束,其次是宗族管教劝导,最次的才是求助于律法。\"毕竟法理之外还要兼顾人情,冷冰冰的规矩只能造就一批墨守陈规的人。

而且事情经过了官府,味道就变了。

“日后科考中若是遇到关于孝道的题目,你们答的时候不妨结合一下大炎律,既能出新,又可言之有物。”方睿轩最后随口提了一句。

往年的童生考试出现过一两次关于孝道的题目,考生的答卷却是千篇一律,有几个稍微好点的则是结合天地君亲师谈论孝道,也有旁征博引现身说法的,但总归是一个套路。主考官看上一二十份就腻了,批阅到最后,完全是看考生的文采和字迹。

到了举人秀才考试的时候,答卷要另行抄录,再呈给考官批阅,童生试却是没有那么的严格。

沈大海前两天派人给方睿轩送来了火锅这半年的红利,一共一千二百银子。火锅刚推出的时候,火爆了两个月,沈家酒楼来来往往的客人不可计数,而随着夏天的到来,热度才慢慢消减了下来。

因为沈家酒楼最先推出火锅,又给不同档次的消费人群都弄出了不同的火锅。客人们还可以加钱叫自己喜欢的菜,十分方便。后来其他酒楼虽有模仿和跟风的,但味道服务名气都比不上沈家,顾客们还是比较喜欢到沈家烫酒吃火锅。

有一位爱好美食的富商,甚至从最好的一直吃到最差的,又从最差的吃到最好的,结果发现每一种口味他都十分喜爱。每次去酒楼吃火锅的时候,都会抓阄选择今天吃那个。这件事情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的一项美谈。

唐彦的“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被许多学子的学子追捧。

隔壁上虞县的一位姓孙的大儒,慕火锅而来,和友人一同分享了这一美食后,还特意在沈家酒楼的墙壁上写下了一篇分食记。

是的,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沈大海后期宣传的结果。

他在京城如法炮制,取得的成果比白水县强出了数十倍。而京城达官贵人多,富商什么的更是不可计数,短短三个月,就为沈大海赚取了大笔的银子。

上到王孙公子,下到富贵子弟都会想方设法吃上。火锅是个高雅的食物,有那么多的诗篇流传,是个很好的谈资。

而这大笔的银子中,只有三成进入了沈大海的腰包,其他的都被当作份子给散了出去,寻求庇佑。其中有两成给了胡县令的本家安远侯府。

而在京城赚的钱,自然是没有方睿轩的份儿了。毕竟他的手再长,身份摆在那里,怎么样也伸不到京城去。

方睿轩对于这笔财富也看得很淡,知足者才能常乐。沈大海靠多方周旋才做出了这样一个局面,他是怎么样也赶不上的。

而火锅这个想法与其放着发霉,还不如每年给他往回赚个二千多两银子,过上一段富足日子。

如今天气转凉,进入九月份后,火锅的生意更是回转了开来,也许下半年的分红还能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