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言情小说 - 不负娇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22

分卷阅读522

    王氏还嫌不够,“这只是吃食和衣裳,课间还有茶水、糕点,无一不是上品。”

王氏瞥了悔得恨不能死的模样,一阵的快意。

想当初她执意要送阿年去东庐书院的时候,这些邻居,没少说风凉话。

说什么十八郎还不是家主呢,李家是老祖宗说了算,你若是去了十八娘的书院,定会得罪老祖宗,日后定没有好果子吃。

又说什么只要人聪明、愿意努力,在哪儿读书不是读书,何苦冒着得罪老祖宗的风险去什么东庐书院?

更有人暗搓搓的怀疑,十八娘一个年近十六岁的女子,如何担得起一个书院的重任,别弄到最后,连家学都不如!

尤其是今天早晨,见王氏还是带着阿年去了东庐书院,左右邻居没少笑话。

那眼睛里满是嘲讽以及坐等看热闹的恶意!

王氏年少守寡,带大儿子,又养孙子,心思格外敏感。

最见不得别人看不起或是嘲笑自己。

今天为了上学的事,着实吃了不少闲气,她若不把这口气发泄出来,那就太憋屈了。

“十八娘收了这么高的学费,书院里的一切自然都是最好的,否则,你当那些名门世家都是傻子啊。”

王氏越说越畅快,眼见右侧的邻居也探出半个脑袋,加大嗓门的说着:“吃食、午休的学舍还有茶水点心,这些还不算什么,最最难得的,还是书院的先生啊。”

说着,王氏还故意低头询问孙子,“阿年,李先生讲得如何?”

李敬年年纪虽小,却分外懂事,知道祖母这些日子因着他上学的事,明里暗里被人嘲笑,胸中积攒了不少怨气。

这会儿有机会发泄,作为孝顺的好孙儿,他自不会给祖母拖后腿。

他扬起稚嫩的小脸,清澈的大眼里写满崇敬,“李先生不愧是海内名士,听他上课,孙儿受益良多。”

王氏又道:“除了李先生,其它的先生如何?”

东庐书院扯着李克己的大旗,却不能总靠他。毕竟李克己就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也大不了太多的钉。

“其它的先生也都很好,”李敬年用力点头,掰着小手指,一一点评,“唐山长左右同书、书画双绝;柳俊柳先生最善算学;萧德音萧大家剑法出众……”

今天一共上了四节课,接触了四位先生,李敬年将每一位先生都赞了一遍。

最后总结,“书院的先生比咱们家学的先生好!”

环境更好,同学什么的更是好到没得挑!

李敬年有信心,在这样的书院读上几年书,他定能在科举中取得好名次。

这些话,李敬年虽然没有说出口,但王氏和老妇都能从他欣喜、自信的小脸上看出来。

越是如此,老妇越是后悔。

啊啊啊,果然就像她家夫君所言,她就是个无知蠢妇:丢了三千多贯钱也就罢了,还耽搁了孙儿们的前程!

“另外,我午休结束后,我还去了书院的藏书阁,里面确实收藏了许多珍贵典籍,还有先秦的竹简、两汉的帛书,以及南朝的卷轴,”

李敬年不愧是王氏的亲孙子,继续往老妇碎成渣渣的心上捅刀子,“可惜书院有规定,每个学生只能借阅两本,我今天也只看了两本,唉,那么多好书,只能以后慢慢看了……”

第415章来得及?

李敬年是个好少年,自然不会说谎,只不过省去了些许内容。

东庐书院确实开放了藏书阁,而藏书阁里也确实收藏了唐氏藏书,这些书也确实任由学生们免费借阅。

但,也不是一点儿条件都没有。

唐宓不是傻子,她拿出来的唐氏藏书价值几何,没有人比她更清楚。

这样珍贵的藏书,她也不可能随意任人借阅。

想看书,可以,必须遵守藏书阁的规定。

东庐书院的藏书阁一共有三层,第一层书籍很多,但大多都是市面上可以看到的。

这一层的书,书院的所有先生、学生都能凭书院发放的借书证借阅,每次两本,每个月可以借四次。

第二层书籍略少些,却是价值很高的古籍,市面上很难看到,只在某些大家族或是皇家收藏。

这一层的书,书院的先生可以随意借阅,每次一本,每个月可借阅两次。

而学生们想要借阅,那么必须连续三个月月考都评定为优等。也是每次一本,每月可借两次。

第三层的书籍最少,却卷卷价值连城,是只存在于传说当中的绝版、孤本。

想要借阅这一层的图书,先生们必须在学院教书满一年,而学生们则需要连续八个月月考成绩为优等。

每次只能借一本,每个月可借一次!

要知道,一年里扣除春假、秋假以及各种重大节日假期,满打满算也就上八个月的学。

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在这一年里,每次月考都要拿到优等,才能有机会登上藏书阁的三楼。

这还只是借阅,想要抄书,还有更加严苛的条件。

对于唐宓制定的种种条件,不管是先生还是学生、家长都能理解。

毕竟唐氏藏书太过珍贵,万一有人心怀叵测,交上一年的学费,却不去上课,整日里泡在藏书阁。

用不了多久,这人便能将藏书阁的书看一个遍,没准儿还会偷偷抄录。

唐宓之所以拿出藏书,为得是给自己学院的学生发放福利,而不是敞开大门让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窃取唐氏典藏!

为了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唐宓早早就命人将藏书阁的藏书目录印成册子,每个学生发放一本。

册子上详细注明了每一层都有什么书籍,并说明想要看某一层的书籍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条件。

李敬年也收到了一本,趁着午休的当儿,他大致翻阅了一遍。

所以,此刻,他才能对邻居们侃侃而谈。

虽然李敬年隐瞒了借书的条件,但闻声纷纷走出家门的邻居们,听了这话,忍不住惊呼出声——

“老天爷,十八娘竟真的将唐氏藏书都拿了出来?”

“真有先秦的古籍,两汉的珍藏,以及南朝的绝版书?”

“哎哟哟,除夕那晚,我还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