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言情小说 - 不负娇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22

分卷阅读422

    后,为了嫁给李寿,她拼命的跑到平阳跟前刷存在感、刷好感度。

要知道,她一向对长公主出身的这位舅母很看不上眼的。(唐宓撇嘴:啧,又是一个“唯姓氏论”的高贵世家女。)

听女儿提及便宜外甥女,平阳的额角也忍不住的抽搐。

她铁娘子是什么人啊,两次嫁入世家,对于某些世家的“高贵”嘴脸,她最是清楚。

在平阳面前,郑宜那点子道行根本就不够看的。

话说,整日看着郑宜“忍辱负重”的讨好自己,平阳的内心也很崩溃。

呃,“忍辱负重”夸张了些,但郑宜明明很瞧不起平阳这个土鳖,却硬要摆出一副“我尊敬您”的模样,真的很辣眼睛啊。

幸好自己的儿女眼睛都不瞎,没有被郑宜表面的温柔所迷惑。

儿子没有喜欢上郑宜,两个女儿也没有脑残的为表姐、兄长牵线搭桥!

平阳表示很满意。

“公主,时间不早了,开饭吧?!”

王显见人都到齐了,轻声提醒平阳。

王显比平阳还要年长三岁,早些年因为醉心清谈,满天下的访友、集会,一直拖着不肯成婚。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更喜欢自由自在,不愿被家庭所束缚。

硬生生拖到了快四十岁,家族实在受不了这么一个大龄剩男,直接给他两条路:一,成亲;二,过继!

反正不能让他一个人孤老终生。

王显生得好、学问一流,人更是洒脱得宛若魏晋名士,但仍脱不了家族的桎梏。

不想“被”过继一个不成器的嗣子,思来想去,王显还是决定成亲。

正巧那日他去河东参加一个文人聚会,回来途中遭遇劫匪。

那群劫匪很没有职业道德,抢了钱、杀了随从,还想捉王显去做寨主的便宜妹婿。

这,如何能忍?

王显是个真正的世家子,从小研习君子六艺,手上也颇有几分功夫。

奈何敌众我寡,很快就被一拥而上的劫匪困住了。

就在王显险些被捉走当女匪郎君的时候,铁娘子恰好路过,顺手救了王显。

英雌救美,美男子便缠上了巾帼英雌,继而成就了一桩好姻缘。

平阳性格强悍坚韧,是军中女豪杰,为人也强势异常,如同炽热的烈火。

王显胸襟豁达开朗,颇有魏晋遗风,上善若水,硬是跟平阳水火相容。

夫妻十多年,恩爱如初,羡煞旁人。

圣人见了也直说老天没有彻底眼瞎,知道心疼他的好阿妹。

并“爱屋及乌”的待王家也颇为和善,王显的几个侄子纷纷入仕,前途一片大好。

唐宓悄悄打量着王显,发现这位“继公爹”一点儿都不像五十多岁的人。

一身广袖长袍,细细的腰带松松垮垮的系在腰间,脚上只着白罗袜,没有束发,须发中夹杂了几丝白发,不显老态,反而平添了几分成熟的魅力。

唔,阿玖说的“大叔”,应该就是王显这样的吧?

王显的相貌极好,想想也是,能被劫匪“劫色”,定是个蓝颜祸水。

气质更好,儒雅、洒脱。

跟美艳的平阳坐在一起,再相配不过。

唐宓还有种错觉,总觉得王显跟李其琛有些相似。

哎呀,唐宓赶忙收回视线,心里暗想:原来公主婆婆喜好的是这一款啊!

“好,开饭!”平阳军营里待惯了,言行举止也十分豪爽,一挥手,示意侍女们上菜。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回禀声,“王娘子和郑小娘子来了……”

第321章奇葩

王显放下银箸,暗暗叹了口气,但脸上堆满了笑。

“阿妹和阿宜来了啊。”

王娘子,也就是王显的幼妹,单名一个旻字,足足比王显小了十五岁。

王旻及笄后嫁入世家郑氏,也就是首相顾琰所在的郑氏。

郑宜是王旻的长女,今年十七岁。

三年前,王旻给女儿相看了一户人家,乃世家杨氏子。

双方达成了口头约定,只等郑宜及笄后下定。

不巧的是,杨家小郎君次年外出游学的时候发生了意外。

噩耗传回京城,他的父母亲长痛不欲生,要知道,他可是他们这一房的独子啊。

不过杨家虽没了唯一的儿子,却也没有失去理智。

王旻夫妇前去吊唁的时候,杨大郎的母亲便悄悄跟王旻说,“……大郎去了,幸好没有换庚帖,否则就误了阿宜。左右没有外人知道,这、这桩婚事就此作罢。”

事关女儿的终身大事,王旻当然不敢马虎。来吊唁之前,她还担心杨家会拿婚事说事儿。

没想到人家这般通情达理,王旻感激得险些泪流当场,抓着杨家主母的手用力的摇着。

回到家中,王旻唤来女儿,将这件事告诉了她,而后叹道:“由此可见,杨大郎的母亲果然宅心仁厚、通情达理啊。只可惜杨大郎不幸早逝,要不然这是多好的一件婚事啊。”

王旻是过来人,当知道一个好婆婆对于女子的重要性。

杨家主母这般明事理,想来也不是磋磨儿媳妇的人。

唉,可惜啊~~

郑宜却没有“劫后余生”的庆幸,反而义正词严的表示:“口头约定也是约定,我、我是杨郎的未婚妻,我要为他守孝!”

“啥?”王旻傻眼了。

然而让她更加傻眼的事还在后头,郑宜竟不顾她和郎君的反对,一身素服的前往杨家,以杨大郎未亡人的身份在灵堂哭灵。

一下子,郑氏女有情有义重信诺的消息传遍了整个京城。

不少酸腐文人对郑宜的“守节”行为大加赞赏,直言这样的好女子才有资格载入!

郑宜的举动也感动了杨大郎的父母。

尤其是丧礼结束后,郑宜真的闭门不出,静静的为杨大郎念经、守孝,更让杨大郎夫妇觉得这个“儿媳妇”果然对他们大郎有情有义。

这般好女子,杨家夫妇也不忍薄待了。

于是他们便拿出一部分家产赠与郑宜,直说是给她“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