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言情小说 - 不负娇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15

分卷阅读315

    问题。

“嗯,再多调派五十人吧。”

赵氏点了点头,这种时候,家里有足够多的人手,既能保护家人,必要时候,还能驰援皇宫!

“是!”王怀瑾答应下来。

赵氏又对唐元贞道:“京城可能要乱了,咱们不能不做准备。粮食,家里还有吗?不行的话,就从庄子上调拨一些过来。”

赵氏经历的大风大浪太多了,应对“大乱”的经验也很丰富。

唐元贞赶忙坐直身子,回道:“是,我省的。”

赵氏满意的点点头,“你做事,我是放心的。”

说着,赵氏的目光又扫向下首的王令仪夫妇、王令齐夫妇、唐宓和王令平。

“你们也要多加小心。咱们现在帮不上圣人,却也不能给他添乱。”

赵氏说话的时候,重点关注了一下王令齐夫妇。

王令齐和长安夫妻两个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眸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苦笑。

好吧,他们两口子确实爱玩儿,可他们也不是不知道分寸的人,孰轻孰重,还是分得清的。

当然啦,之前的无忧庵事件只是个意外。对,意外!

王令齐和长安暗暗的点了点头,拒绝承认自己险些犯了蠢!

不过,对于赵氏的重点关注,他们夫妻还是乖乖的答应,“是,阿婆!”

至于唐宓,她则干脆的表示:“我要整理资料,近期内都不会出门。”

外面再乱也乱不到家里,她不出门总行了吧?

不行!

她不出门,并不意味着,别人不会叫她出门。

这不,唐宓回京的第三天,宫中便来了个内侍:“贵妃娘娘请唐小娘子进宫一叙。”

哈?萧贵妃?

话说,不管是王家还是唐家,都跟萧贵妃没啥私人关系啊。

就是赵氏,跟萧贵妃也不怎么熟。

萧贵妃实在没理由召唐宓进宫“叙话”。

但人家请了,唐宓不可能不去,除非王家打定主意跟萧贵妃和二皇子撕破脸。

没错,萧贵妃为圣人生的皇子排行第二,论实力、论威望,仅次于太子。

第222章惊艳

二皇子郑烨,今年十六岁,是萧贵妃唯一的儿子。

也是圣人最宠爱的儿子。

这是有原因的——

其一,爱屋及乌。圣人宠爱萧贵妃,连带着,对她所出的儿子也疼爱有加。

说起圣人郑宥和萧贵妃的经历,也是乱世的一段传奇。

想当年,郑宥在京中为质子,朝不保夕,生活得很是艰辛。

他与姜皇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居然连乳母都请不来(不是请不起,而是无人敢来应征),还是赵氏想方设法用羊奶喂养的。

就是羊奶,也是饥一顿饱一顿,最后孩子还是夭折了。

足见郑宥当年的处境都多么艰难。

而萧贵妃呢,那时可是戾帝最宠爱的女儿,在京城贵女圈,那是最顶级的存在。

每日里围在她身边巴结的贵公子、贵女不知凡几。

萧贵妃却独独对郑宥暗生情愫,平日里没少暗地里照顾他。

随后,戾帝暴政,义军四起,纷纷来造戾帝的反。

郑氏也起兵了。

不过,郑氏没有明着反对朝廷,而是以“平叛”为借口,四处征讨所谓的义军。

郑氏不肯轻易背负“反贼”的骂名,戾帝如果聪明,他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对郑氏多加安抚,将郑氏拉拢回来。

至少可以利用郑氏平定叛乱。

哪怕郑氏心里不乐意,但也绝不会明着反抗朝廷。

戾帝却偏不这么做,该怎么打压还是怎么打压,该怎么克扣还是继续克扣。

甚至于,戾帝还想杀死郑宥一家,以震慑郑氏!

关键时刻,是萧贵妃救了郑宥。

很快,戾帝被麾下大将屈通觉所杀,前朝覆灭。

先帝所代表的郑氏平定了四方叛乱,诛杀屈通觉,在一干世家、门阀的拥戴下,建立了大梁。

一夜之间,萧贵妃从高高在上的皇家贵女变成了亡国破家的孤女。

就在娇花险些碾落成泥的时候,郑宥出手了,悄悄将萧贵妃接到了自己家中。

没多久,郑宥便多了一个姓萧的侍妾。

那时,谁也不确定先帝对前朝皇族是个什么态度,否则李其珏也不会冒着名声受损的危险而杀妻灭子了。

郑宥身为新朝太子,却在这么敏感的时期保护萧贵妃,足见他对萧氏的感情有多深。

幸好先帝宽厚,对前朝皇族不但没有赶尽杀绝,还格外的优待。

萧贵妃这才重新走到了人们的视线中,但到底底气不足。

直至郑宥登基为帝,册封萧氏做了四妃之首的贵妃,萧贵妃才又恢复了往日的尊荣。

接着,萧贵妃为郑宥产下皇子,郑宥几乎把他们母子捧到了手掌心。

郑烨深受圣人宠爱,他身上更是流淌着两朝皇族的血,身份只比太子低那么一丢丢。

在朝堂上,还有一批前朝旧臣跟随,俨然形成一股不亚于太子的势力。

尤其是近两年,郑烨年岁渐长,显露出了不凡的能力和才华。

圣人交代给他的几样差事,他都完美的完成了。

这也是圣人宠爱他的第二个原因,没有哪个父亲不喜欢聪明能干的儿子!

郑烨在前朝崭露锋芒,也反过来成为萧贵妃的底气——当年华逝去、容颜老去,爱情什么的也就淡了,有个能干的儿子,反倒成为萧贵妃最大的依仗。

在后宫,萧贵妃的风头极盛,连姜皇后也要退让几分。

按理说,丈夫宠爱、儿子能干,萧贵妃应该过得十分顺心才是。

“该死的胡人,好好的,犯什么边?”

萧贵妃打了个哈欠,恨声骂着。

她的二郎已经十六岁了,圣人刚说了要给孩子娶个王妃,结果呢,正准备在各个世家的适龄小娘子里挑选呢,胡人就跳出来闹事了。

边关告急,圣人忙着政务,哪里还有精神给儿子娶新妇?

儿子的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