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言情小说 - 不负娇宠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59

分卷阅读159

    变心。

拿定了注意,小万氏也不管王怀恩同意与否,直接回了趟娘家。

小万氏反复叮嘱父母和兄长:“人一定要选好,至少在相貌上不能输给唐氏。”

万家人知道轻重,将这件事当成家里的头等大事。

送走小万氏后,一家人便忙活起来,四处寻找合适的人选。

经过一个月的寻找、筛选,万家人终于选了一个极好的。

小万氏得到消息,悄悄的回娘家看了看。

还别说,万家人这次很靠谱,找来的人连小万氏都忍不住赞叹:长得真好。

且这个女子天生媚态,从骨子里透着一股诱/惑,连她这个女人看了都忍不住心动。

最关键的是,这个女子不仅长得好,还读过书,抚得一把好琴。

最最重要的是,这个女子跟万家有着七拐八绕的关系,而且父母兄弟都在,完全能够控制得住。

小万氏仔细将这女子的情况说给王怀恩听,最后又加了一句,“郎君还是先看看那人吧,见过后,您或许就会同意我的建议。”

王怀恩见小万氏这般执着,不好再直接否决,想了想,点头:“好吧,那就去看一看。”

另一厢,李氏也在跟心腹说话——

“……因着过继的事,二郎到底跟我生分了。唉,这孩子也不想想,我这么做到底是为了谁?”

“是啊,可怜二老夫人一片慈母之心哪。二郎只是一时想不开,等他想明白了,自然能体会二老夫人的心。”

“有唐氏在,二郎何时能想明白?哼,当我不知道呢,这贱妇没少在二郎跟前说我的不是,离间我们母子情分……”

“……”

“不过也无所谓了,过几日meimei就要进京了,她的两个女儿都是极好的,年岁也相当,正好说与二郎做妾!”

第100章有极品自远方来

前文咱说过了,李氏的娘家只是寻常人家。否则,李氏也不会嫁给泥腿子王鼎。

不过李家祖上出过读书人,那位读书人好像还做了个芝麻大的官儿,李氏的父亲年幼时也曾读过几年书,便以“书香门第”、“官宦之后”自居。

李氏的父亲还想让两个儿子读书,以求能恢复“家族荣光”。奈何家里只有几亩薄田,没有其它的进项,根本供不起。

还是李氏嫁进了王家,赵氏去做了乳母,王家渐渐宽裕,李氏帮着万氏料理家务,多多少少能沾到些油水,时不时的贴补娘家,她的两个哥哥才有机会读书。

随后,王鼐发迹,王鼎也有了官职,王家愈发兴盛。

李氏的哥哥们也从乡野私塾升级到去府城的书院读书,去了府城,见识多了,眼界也开阔,再加上两人还算勤奋,课业倒也过得去。

没多久,李氏的两个哥哥学成,却无人举荐,依然是两枚白丁。

李氏整日在王鼎耳边说,哥哥们很有才学,哥哥们很有能力。

恰巧王氏兄弟也需要懂点墨水的文书,王鼎听了妻子的话,觉得都是要用人,与其用不知根底的外人,还不如照顾自家舅兄。

王鼎便跟王鼐商量了一番,将李家两兄弟召入了军中。

起初,李家兄弟还只是不入流的低阶文书。

但随着王鼐兄弟的官儿越做越大,李家兄弟也跟着水涨船高。

待到新朝建立时,两人已经升到了从六品。

除了官职,李家兄弟跟着王鼐东征西战,也分到了不少战利品。

打仗真的很能赚,王鼐兄弟借此攒下了颇为可观的家产,而李家兄弟也混了个盆满钵满。

所以,王鼐的大军刚刚进京,李家兄弟便跟着在京城置办了一处不错的宅院,将全家都接了过来。

王鼐封了侯爵后,学着先帝,开始给手下的心腹谋求官职。

李家大哥李信芳被王鼐推荐入了将作监,还是从六品的官职,但有了实缺。

李家二哥李信德则是进了京兆府,品阶不高,胜在有实权。

李家兄弟有了官身,儿子们个个读书,李家也真正的做到了李家老爹所期盼的“书香门第”。

可以说,李家是靠着王家的提携才一步步走到现在,李家人却不都这么认为。

李家老爹甚至觉得泥腿子兵痞子王鼎配不上自己那家世清白、知书达理的女儿,对王家,李老爹也是羡慕中夹杂着不削。

幸好李老爹还没老糊涂,在人前并没有表露他的这种想法。

但在自家儿孙面前,他还是会流露出些许。

是以,李老爹这种“自家官职低却胜在清贵,王家有爵位却出身土鳖”的想法,着实影响了几个人。

李氏的meimei李信贤受其影响最深。

李信贤是李氏唯一的meimei,跟李氏年龄相差比较大,她出生的时候,两个哥哥都已经读书,家境也富足起来。

她没见过自家贫苦时的模样,也不知道大姐偷偷贴补娘家的事,她只记得,自己两个哥哥努力上进,都能去府城的书院读书了。

她更没见过父母辛苦在田里劳作的场景,有记忆的时候,便是阿爹阿娘穿着光鲜的衣裳,抄手站着田边看家里的佃农干活。

所以李信贤对父亲说的话深信不疑,对于姐夫王鼎也不怎么看得上眼。

总觉得自己jiejie嫁给王家,真是委屈了。

等到李信贤说亲的时候,李信芳已经在军中做了文书,结交了不少朋友。

那时,王鼐的麾下也不全是泥腿子出身的府兵、部曲,还有一些没落大族、寒门地主的子弟。

只是这些人在军中大多都有官职。

李信芳结交的好友中,便有一位是没落世家的子弟,此人姓萧名龟年,出身自东海萧氏。

奈何东海萧氏在前前朝时就已经没落,前朝时修订氏族志,更是直接把萧氏踢出了世家排行。

但萧龟年却始终记着自己的先祖是东海萧公,萧氏更有着几百年的辉煌。

哪怕家里已经穷得连饭都吃不上了,他还是极力保持着所谓的“世家风范”。

幸好萧家失去了一切,却独独留下了一本残破的族谱和几本书。

萧龟年靠着这几本书识得了一些字,也懂了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