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耽美小说 - 天策枪魂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7

分卷阅读77

    骂了一句,然后才继续说道,“荆益一带战事方停,如今百废待兴,主公近些日子派了不少人过去,你若是有时间,顺便接个人过去,算算时间,他也该到蜀中了。”

“接人?”陆烨挑了挑眉,让他亲自去接,那人面子不小。

“诸葛孔明,和你年岁相仿,听说尤其擅长内政。”说着,戏志才上下打量了陆烨一番,“说起来,阿菟也该到正经取字的年纪了吧?”

整天听身边人唤自己乳名,陆烨也有些不好意思,“是啊,到年底就满二十一了。”

阿爹一直没有说过这事儿,他也没注意到自己一直被人叫的都是小名儿,现在想来,回去就得和阿爹说说。

取了字,就该成家了。

陆将军暗搓搓想着,眼睛不自觉的眯了起来。

戏志才点了点头,所以,陆少良为什么一直拖着没给这小子补上冠礼?

别说什么太忙给忘了,就陆少良那一回来恨不得把儿子捧手心里的模样,忘了什么也不会忘了这事儿。

戏先生心思一转,而后嘴角抽了抽,该不会是避免家中有姑娘的同僚将主意打到阿菟身上吧?

说是不同意阿菟和孟起在一起,实际上不还是在帮着他们,啧……

觉得自己猜的应该没错,戏先生拍了拍陆烨的肩膀,又将蜀中的事情叮嘱了一遍才放人离开。

这小子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文和与文若平日里对他多有照看,连带着他也不自觉的唠叨了起来。

又陆少良在前面挡着,他也不好擅自给这小子取字,回头还是提一下吧,毕竟孟起一直没成亲原因大家也知道,那小子可不像阿菟那样傻乎乎,真有闲言碎语也不会传到阿菟耳中。

再说了,他们阿菟像是经不起打击的人吗?

呵呵,陆少良未免太天真了。

觉得自己对陆阿菟的了解比陆偃这个亲爹更多的戏先生哼了一声,然后继续在城里转悠。

真正比较起来,荆州益州虽然麻烦,却比西凉和并州幽州好太多了,边城的百姓与外族接触最多,如西凉一般与羌人混居者还好,马腾韩遂将西凉治理的很好,与乌桓匈奴相接的就没有那么好了,那里的百姓甚至不以汉民自居,地处偏远,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

百姓剽悍,那都是被逼出来的。

在边郡待了两年,再面对汉中蜀中这些百姓,戏志才怎么看都觉得面容和善。

完全不知道他们家戏先生都想了什么,陆烨入蜀之前特意在关外等了一日,在接到人之前还特意让系统和他说说诸葛亮究竟是何方大神。

威风凛凛站在霸红尘脑袋上的系统抖了抖脑袋,很快将能说的都说了出来。

诸葛亮这个名字陆烨不清楚他还不清楚吗,想他纵横各种论坛网站那么多年,怼过的帖子比陆烨说过的话都多,别的不说,就这些东西知道的多。

反正都是论坛和上看来的,说出来也不会被屏蔽,老油条系统表示现在乱成这样了,他剧透起来无所畏惧!

额……不对……他这甚至连剧透都算不上。

在霸红尘头顶踩了两脚差点被摔下去的系统扑到陆烨怀里,磨了磨牙继续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的说。

不管了,反正他是丞相粉,吹成什么样都没问题。

于是乎,在长亭面无表情坐着的陆将军,愣是听了一上午的诸葛亮传奇。

在附近席地而坐的士兵们嘀嘀咕咕挤眉弄眼说了半天,这么大动静也没将他们家将军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直到山边有马车过来。

神情恍惚看着出现在视线之中的一队车马,陆烨捶了捶脑袋艰难的从系统的洗脑中清醒过来,说真的,要不是时间不对,他甚至想听听这家伙会怎么吹他。

终于要见到真人版丞相的系统有些意犹未尽,【其实在江东看到嘟嘟的时候我就想说了,忘了说了,除了丞相,我还是嘟嘟粉。】

陆烨有些茫然,【嘟嘟?】

【啊?就是东吴大都督周瑜周公瑾!】系统甩了甩尾巴,豆豆眼都快闪出光来了。

【行吧……】陆烨揉了揉脸,扯了扯嘴角看着胆子越来越大的狗子,【你到底粉了多少人?】

讨好的在陆烨手臂上蹭了蹭,系统吐了吐舌头,假装自己什么也没听见。

这可是三国啊,那么多男神,还能只挑一个粉不成?

日头偏西,天色渐晚,诸葛亮在路上便得到消息说入蜀后特意安排了人来接,只是没想到会是陆烨。

他没有见过陆烨,却听过这小将军的名字,除此之外,此次来蜀中更是陆偃一举担保的功劳,因此来之前便将这小将军的性子琢磨透了。

陆少良陆先生一番奇遇归来,与曹公相见后立即被委以重任,虽然不知道陆先生和曹公见面时都说了些什么,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要变天了。

曹公麾下能人无数,按理说即便陆先生早些年名声斐然,失踪了这些年也淡出了世人眼中,偏偏他交友遍天下,又是个不拘于礼乐教条之人,一回来干的便是震惊天下的大事儿。

天下大乱,这些年在各州奔波谋划的文臣谋士们,即便不在曹公麾下,又有几个不是他当年的旧友?

看着不远处身姿挺拔的少年将军,诸葛亮活动一番筋骨,打起精神来下了马车。

他原本没想这么快出仕,有贤妻在家,无事熟读圣贤书,琢磨琢磨的小发明,小日子过的快哉极了,可惜有个大嘴巴子兄长,就这么硬是被叫去了许县。

许县是什么地方?

那是如今天下士人趋之若鹜的所在。

他自己有多少本事自己清楚,比起那些在曹公身边劳心费力的谋臣武将们,于战事一道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也就内政方面有他的用武之地了。

前些年太乱,他家伯父远在扬州也战战兢兢,又有兄长撑在前面,他便没想过出仕,只待动乱停下来再想办法出世为官。

可惜这日子没过两年,就直接被兄长拎出来了。

陆先生想了法子,带着几位好友走了几处有名的书院,从中挑了不少可造之材,考效之后直接分到了各州县中。

书院之中寒门学子居多,豫州兖州的世族对此惊疑不定,只是那些意见都被曹公压了下来,想来这般选人的法子不会只有一次。

若真只有一次也就罢了,曹公也能压下来,真要成了定制,天下世族还不得闹翻天?

这些年兵荒马乱,他隐在民间,自然知道百姓中有才之人更多,只是苦于没有出头之路罢了,陆先生顶着世族的明枪暗箭干出来这么一件大事,他心中自然是敬佩居多。

以往察举皆有郡国长官把持,“权门请托”和“矫情窃名”几乎已经摆到了明面之上,桓帝在位是弊端更胜,以至于到了胡乱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