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仙音渺渺,竹海茫茫。竹林上方人声空灵,声声呼唤陶醉之名,陶醉有感化为人形而出。

    刹那间东方紫光大盛,云端仙鹤展翅,间杂着几声鹤唳,鹤发童颜的仙人立于云端,慈眉善目地垂目而视。

    陶醉拾云阶而上,凌空而上,朝着老者一拜:“陶醉见过老仙人。”

    “我乃上天接引道人,我观白头山竹林清光大盛,知你如今修炼有成,特来渡你。”

    陶醉欣喜,百年来逐渐终于得成大道,连忙拱手道:“多谢仙人。”

    接引道人笑笑,掐指一算:“修仙一途众,得成者少,你虽修炼百年行善积德,却还不能升仙,须知你还有情债因果未还。”

    陶醉深深一叹,他自然是知道情之一字,岁月流光,百年兜兜转转,他仍旧看不破。“想是钟小姐之故,陶醉自知有愧,若是因此未能得道也是应该。”

    “非也非也。”老仙人捻须一笑,“小道友勿忧,我今日来便是来助你的。”

    陶醉先是欣喜,转而又是疑惑,“陶醉不解,请老仙人解惑。既不是钟小姐,又是何故?”

    “钟小姐虽痴情于你,但未因你所伤,她心中无所怨怼,反是你多次解救其性命,故是她欠你而非你欠她。你虽恋栈花姑子,但未因其失利心中无怨,故你也未欠花姑子。你所欠者蛇精水三娘与葵花精小葵也,前者因你放纵花姑子而失内丹,后又因你才决心与人同归于尽。而葵花精因恋慕于你而耽误仙机,为你守百年竹林而凋亡,故你也欠她。”

    陶醉怔怔,蛇精当年是因为自己在场,才与钟老爷同归于尽?而小葵,他以为是她荒废修行寿限已到,原是如此……

    两个女子相比于他可谓是至情至性,是他误了这两人,可笑他修炼至此却如耳聋目瞎,实在是可笑可叹。

    陶醉深深一拜,“陶醉明了。今日方知过往之事,请老仙人助我。”

    “修仙之人早已脱离俗世,我有一法,可送你回到过去,助你还清情债,待到情债还完之日,便是你羽化登仙之时。但你须知牵一发而动全身,非这两者,其余人命运不可主动插手。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切记切记。”

    “是。”

    陶醉再拜,仙人伸手抚其头顶,他睁眼之时,却不是在白头山,看着眼前熟悉而又陌生的景色,他方知回到崂山。

    如今便是要阻止花姑子偷盗水三娘内丹,想到此不由得又是一叹,当时终究是他过于纵容。如今他已经是半仙之体,身影腾挪之间,已到北峰。水三娘洞府之前,他却有些疑惑,观水三娘洞府之气,却远没有丝毫血气煞气。

    众生灵自有其修仙之法,当日水三娘沉溺外道,靠吞噬常人生命与精气修行,其气杂驳,故不能神气内敛于体,要将清气外放形成内丹。他与花姑子之行清修,外道与清修之法两者本就有嫌隙在前,他对她实不合,故才出手助花姑子。

    没想到今日再见,水三娘洞中没有血腥之气,难道是他回溯时光这一牵发之力冥冥之中也带来变化不成?

    陶醉带着疑惑走入记忆中的洞府,果然见洞府里面只干草而已,虽潮湿而不见人骨。走入洞xue深处,才听见阵阵痛苦呻吟。陶醉忙走入一看。一条巨大的花蟒盘于其中,身上红光阵阵,正是花蟒正在蜕皮,而皮中隐隐可见人形。

    他竟然是回到水三娘第一次化形的时候!

    妖类修行都讲究机缘,每一关都是生死大劫。踏入修道是一次,化形是一次,化形之后才正式有修炼之法。水三娘还未化形,证明她还未曾踏入邪道,只要引导她进入正道,那她便不会再踏入外道,自然也不会形成内丹。

    原是如此,果然是神仙妙法!

    花蟒却不知陶醉用意,只知道危险之际有人靠近,当即嘶声摆尾,花蟒身形巨大,半立起来压迫感十足。

    陶醉手中笛子轻飘飘一压,一股气压便压了下来,将他禁锢在网中,没有伤害,却自有一番韧劲,让他冲破不得。陶醉温声道:“我对你没有恶意,你安心化形便是。”

    花蟒挣扎片刻便软趴趴盘在干草之上,绿网化成一股股清气汇入花蟒天元,陶醉看了片刻,直到看见褪下的蛇皮逐渐显示出人形,想到水三娘毕竟是女体,他便转身走到洞口。

    借助陶醉的清气,花蟒化形事半功倍,半晌蛇皮之中终于伸出一双干净纤长的双手,那双手用力一撕,一个赤裸的少年从蛇皮之中挣脱出来。他赤裸着身体,仿佛感受不到冷热一般,歪着头呆呆地看着洞口外的陶醉,过了有一会,才穿戴整齐,喊了一句:“你是仙人吗?你是来帮我的吗?你叫什么名字啊?”

    听见是少年人的声音,陶醉十分惊讶,转身却见他胸前平坦,确实是个十足十的男体。少年相貌俊美,眉眼间确实跟前世水三娘有八分相似,他五官尚有几分稚气,颇有几分难辨雌雄的意思。

    “喂,你为何盯着我看?”初化形的妖精都颇有几分兽性,少年人箭一般窜出,眨眼间已经凑到陶醉面前,他在陶醉身上嗅了嗅,疑惑道:“你还没告诉我呢?”

    “你叫什么名字?”

    “你这妖精好生奇怪,怎么帮我的时候连我名字都不知道?小爷我排行第三,人叫我水三啦。”

    “果然。”陶醉点了点头,才道:“我名陶醉,以后你便跟着我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