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经典小说 -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在线阅读 -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第273节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第273节

    沉默,沉默是今早的朝堂。

    他们许多人从刚赤府粮食产量大增开始,就已经在畅想各地丰收,国强民富的场面了。

    有了足够的粮食,就不会有饥荒。

    地里的产量足够,几乎能带来方方面面的影响,宁都府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可仔细想想,即使顾璋每次能都在一任中完成增产,那十年也才三地,三十年也九地!那时顾璋都五十岁了。

    想到这里,许多人倒吸一口凉气,觉得时间未免也太快了。

    若不是有大贤者,大毅力者,如何能坚持数年如一日的辛劳?

    也不是没有先例,顾璋其师燕先梅就是如此一心为国,一心为民之人,就算顾璋真继承其师意志,万一也如燕阁老一样,身体出了岔子,早早致仕呢?

    只要想想,就恨不得顾瑶光能长命百岁才好!

    顾璋感慨:“时光倏然而逝,也不知道能活到何年何月,也许一场意外就见不到明日的太阳了。”

    明盛帝和文武百官:?!!

    心忽然一下紧绷了起来,怎么还有给自己乌鸦嘴的?谁出意外都行,你不能啊!

    顾璋继续说:“也是夜里梦到昨日早朝情况,才忽而有感,我一人之力终究薄弱,不如开办学堂,将一身本事传授出去。”

    然后就有人帮他干活了!

    当甩手掌柜的感觉,没有谁比他更懂了!

    这才是摸鱼的最高境界啊,只是提高效率,挪出时间休息或者玩乐,根本没有一争之力。

    会摸鱼的人先享受世界!

    好不容易来了个这么好的世界,好吃好喝好玩的东西这么多,总要都试试,才不枉这一遭。

    顾璋想的很好,口才也好,一下就把许多官员说得心中微动。

    他道:“一人之力总有穷时,而我宣朝地大物博,总能有许多善于此道的人才,若此学堂一开,便有千千万万个我行走世间,造福百姓。”

    “若能一代代将学术研究精进下去,总会超越我们此时的成果,即使一代人不得其法,但不断传下去,终有一天,会涌现出无数天之骄子,让百姓粮食满仓,天下再无饿死之人。”

    燕先竹情不自禁道:“如此甚好!”

    相比昨日在顾璋描述下对那三个都府形成的美好愿景,一句“千千万万个顾璋行走世间?”显然更有吸引力,更让人下意识屏住呼吸,眼前宛若出现盛世。

    “天下无饥,天下无饥啊!”户部尚书盛正业声音都有些颤抖,他甚至都不敢想,真有千千万万顾璋行走于世间,国库将会多么富有,他甚至都怀疑库房会不会堆不下!

    但凡换一个人来说这番话,他们怕是一句也不会信。

    只会嗤笑一声:“痴人说梦。”甚至怀疑这人脑子是不是不正常。

    可这话从顾瑶光嘴里说出来,他们谁不会下意识去畅想一番?

    打破常规的事情,顾瑶光做得太多了,即使顾瑶光说要上天,他们都可能要犹豫一下——不会是真的吧?

    更别说这番美景盛世描述得如此切实,但学堂中有几个人能学到顾瑶光三四成本事,再有一小批学生能学到点皮毛,天下无饥的美景,如在目前!

    他们学成一身本事,投身于社稷,不就是为此吗?怎么能不激动!

    顾璋看看周围声线颤抖,眼眶微红的官员,也心有触动。

    朝中虽然也有些人有小心思,之前新账法清洗的时候也有贪污受贿,但整体还是呈现一种蓬勃向上的风貌。

    他想,这和明盛帝心胸宽广,识人善用脱不了关系。

    如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手下,能人辈出,像是一人灭一国的唐朝使臣王玄策之辈,一数就是一箩筐,最后更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而宋徽宗这种昏庸无能的君王,jian臣一个个涌现,别的朝代一两个就能祸国殃民的jian佞之人,他身边数不清,被四恶六贼占据朝堂,亡国之乱象顿时滋生。

    明盛帝在早朝上总是不辨喜怒的声线,也难得露出起伏:“甚好!”

    顾璋这一针鸡血打下去,沸腾了一朝堂的人,彻底没人再去想“临时撂挑子”的真正原因。

    顾璋领了新差事,等下了朝,喜气洋洋地和燕先竹一起往外走。

    燕先竹看他脸上的笑容,也有点回过味来了:“你原本是真想去地方任职的,改变主意,也不是因为梦。”

    顾璋压低声音,用只有燕先竹能听见的气音道:“肯定不是梦啊,芷儿怀孕了,您不是知道吗?”

    末世里不知多少人娶不到媳妇,孩子更是稀少,在他死前,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小孩出生了,怎么能不宝贝?

    更别说这也十分危险,无论是上任路上颠簸,还是留在京城分居两地,他都不放心。

    而且在京城这个最熟悉的环境里,有燕芷自己的爹娘在,肯定比一个陌生的地方更让她安心。

    听顾璋说这些,其实不觉得太危险的燕先竹:“……”

    想想顾璋之前在报纸上秀恩爱的cao作,与正妻相敬如宾多年的燕先竹,只觉他这个孙女婿是个十足大情种,问道:“所以你就连夜想了这个办法?”

    “也不算连夜想的,我之前也想过这次赴任办个学堂教几个弟子出来。”顾璋正色道,“只是昨天话都说出口了,不找个好理由的话,芷儿多半会遭口舌。”

    想想也知道,满怀无数人期待的行程最后不得行,虽然明明是他的主张,因为他不放心,他心疼担忧燕芷,但是最后所有人说的,肯定都会是他的小姑娘。

    燕先竹脑海里浮现孙女燕芷可爱乖甜的笑容,总在他耳边脆生生地夸,“顾璋哥哥最好了!”“顾璋哥哥最厉害了!”

    他原来还有些许吃味,如今却在心中叹息一声,原本心里那种孙女被别人家的臭小子拐去了的起伏,也缓缓被拉平:“如此考量,实在是难得可贵。有你为芷儿遮风挡雨,护她周全,我也就放心了。”

    他眸光落在身边同行的青年身上,即使平日里行事再洒脱肆意,像个孩子,但担得住大事,护得住家人,甚至在边关有变时,也能以文臣之身披坚执锐,骁勇破敌。

    也许不该再把顾璋当后生看了,燕先竹想。

    “我就知道您心里喜欢我,骂人那都是违心的气话。”顾璋半点不矜持,笑得得意,又有点警惕的表情强调,“有我护着,您这个当祖父的也不能偷懒!”

    燕先竹额头上顿时多了几条黑线,指着笑得张扬的顾璋,憋不出一句话来。

    “哈哈哈,我回去跟芷儿说您刚刚说的话,她听了肯定开心。”顾璋说完挥挥手跟燕先竹再见,跳上马车心情急切地往家里赶。

    燕先竹感觉不好,想要阻止,身手又没有顾璋矫健灵敏,怒而急喊道:“你个臭小子,要跟芷儿瞎说些什么?!”

    同样一番话,到了这小子嘴里肯定就变了!

    可顾璋的马车,已经一溜烟跑没了影子。

    同出宫的官员:“……”

    看到眼前这一幕,刚刚激动得要燃烧起来的心情,像是忽然咯噔一下,冷静些了。

    他们不是否认顾瑶光的能力。

    但是著书立说,开设学堂,给弟子传道受业解惑,顾璋真的做得好吗?

    年纪是不是有点太小了,顾璋真的能开好学堂吗?

    他们努力想想,除了那些幼童启蒙的学堂,但凡是想要传授自己理论和思想的,哪个不是一代大儒?

    嬉笑怒骂的年轻面容,和学堂里授课的稳重老成师长,强烈的割裂感,一瞬间让人觉得震撼又恍惚,也有些忧心忡忡。

    顾璋的新差事,实在是让明盛帝为他的官职头疼,原本想好的不能用了,临时想一个,可能游离于权力中心之外,没有先例的官职也让人探不清地位虚实,显然不足以彰显其功劳,他可不想功臣被轻视了去,但封赏也不能再等了。

    顾璋完全不知道明盛帝还为这个烦恼,他发现这个新差事有点太好了。

    不用坐班!时间自由!

    顾璋美滋滋的在家陪媳妇,一边写出一份章程来。

    从学校选址开始,到招生多少人,再到学校图纸,要不要宿舍,要配多少实验田,是单单讲农学,还是干脆一口气做到底,物理化学地理这些都安排上?

    顾璋边琢磨,边修改。

    京城附近他都玩遍了,很快就选好一块合适的建校地址。

    至于学校图纸,他借鉴上辈子基地里学校的布局,很快也画出来。

    顾璋也不等全部定稿,直接找上明盛帝批钱。

    明盛帝这次倒是不心疼,给他批了足足的预算。

    学校风风火火地修建起来。

    顾璋要开学堂,收学生的消息,也以极快的速度传遍五湖四海。

    江陵府。

    两道消息一前一后传过来。

    听到第一个消息,顾璋有意来他们这儿任职,还没来得及激动得形成浪潮,就听说顾璋改主意了,觉得天下太广,一人之力微薄,要收学生!

    虽然也难免有些失落,但是更多还是好奇和激动,毕竟他们最后会不会是三选一的最后那个,还未可知,但能去跟顾大人学本事,那可是板上钉钉的大好事!

    农人们纷纷急切问道:“是怎么个说法?是选咱们种地的人去学吗?”

    即使是普通的农人,也难得闪烁起了对知识的渴望,“我也想去,去学种田要识字吗?我可是种田的一把好手!”

    “肯定要识字,都是留给读书人的,咱们就别想了。”

    “我就想!读书人又不会种地!!”

    许多人争相想去,四处打听具体情况。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小农神大人!

    很快就有村长带回来了消息,还有衙门的人骑着马敲着锣鼓四处通报。

    “曾经答对过《十万个为什么》里的问题,领过奖金的人,速速到县衙/府衙,有大人召见!”

    第132章 盛世来5

    顾璋要找的, 也不是爱读书的,会科举的。

    主要是脑子灵活,能接受新鲜事物, 然后学习能力再稍微强一些。

    这样的人学了技术,最起码能应用,如果再有几个稍微有天赋的在里面,那就再好不过了。

    科技人才有了,能让他摸鱼的大军也有了!

    能答对他那些稀奇古怪问题的人,显然是批好苗子, 最起码思维没被僵化,也愿意动脑。

    毕竟答对题目奖金也不高, 根据不同地方的物价,也就是两三份报纸的钱, 五文、六文的, 就是图个乐, 重在参与,在此之前,可没谁会费尽心思作假!

    龚家书局也忙碌了几天, 将各地铺子收集来的曾经兑过奖的名册整理好,一式三份, 一份给顾璋、一份上交给朝廷,一份自己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