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田装饰 - 高辣小说 - 宗女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06

分卷阅读506

    唯一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堂堂郡主竟学医理,认识江影的人都觉得,不愧是江影的女儿,不服礼教,不看三教九流。

而京城,京城很乱,秋樘始与户部尚书每日一小吵,三日一大吵,无非就是国库不丰,粮食不够。

明德帝如往常一样在上面听着大臣们的吵闹,仿若菜市场般,让他厌烦,恨不得将这些人统统杀光。

霍白川依旧不把谁放在眼里,经常不来上朝,来上朝也不穿朝服,近日与杨仲斗得厉害。

大臣们正在吵得不可开交,士兵来报:“报,八百里加急!”

又八百里加急?通常八百里加急都不是好事,众臣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了。

明德帝无力的道:“宣。”

粱允四高呼:“宣!”

士兵高高举起一个圆筒进了泰和殿,跪在中央,“禀皇上,硕阳乱民四起,目前已达十万人,将硕阳城围得水泄不通,硕阳知府请求朝廷出兵。”

“十万人?”明德帝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哪来的那么多人?”他问出了众臣心中的疑问。

“回皇上,都是水患后的灾民。”

士兵此话一出,杨仲就知道怎么回事了,硕阳是他本家,杨家本家就在硕阳,京城呆不下去他还可回硕阳,没想到乱民直捣他大本营。

不用多问,更不用去查,一定是霍白川的主意!这天杀的,绝对是他煽动灾民去硕阳抢他本家!

整个硕阳几乎都是杨家的势力,硕阳有乱民造反,抢的可都是他杨家的东西啊!

他心痛,痛到要窒息过去。

“皇上,请皇上下令出兵。”他第一个跪下,领头羊都跪下了,旧党所有官员立刻跟着跪下。

明德帝最恨的就是结党营私,见那么多人一同跪下帮杨仲,心里顿时便冷哼,很不是滋味。

杨仲第一次觉得身边支持者太多,也不是好事,同时更痛恨这些支持者们的智商太低,拖他后退。

明德帝没说话,谢运倒是说了,近来他不怎么参与朝政,谢家已无需锦上添花,所以他很小心,加之他又是朝里唯一一个正一品还有实权的官员,所以轻易不说话。

“皇上,百姓不足为虑,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他们要求不高,诸王和外敌才是重中之重,这些可都是欲壑难填之辈,目前兵力不够,恳请皇上派一得力大臣去规劝,让百姓返乡务农。”

杨仲气得一口老血吐出来,这不是鼓励灾民去抢吗?

明德帝听罢,深以为然,抢先一步,在杨仲还未说话前,便点头了,“此计甚好,只是不知派何人前去?”

“皇上,臣觉得应当立刻派兵。”杨仲大声恳求。

明德帝不理,心想着,哼,跟朕作对,朕让你杨家从此灭族!

“臣,愿为皇上分忧。”说话的是江谦,中书省的官员,同时还是宁国侯府的人。

没有家族不内斗,不内斗是人少,宁国侯府也斗得厉害,不过这江谦却与他的兄弟们不同,霍白川瞟了他一眼,而后示意属下官员替他说话。

“臣觉得江大人颇为合适。”有一人站出来同意,新党的人纷纷同意,明德帝觉得此人也和心意,便道:“准。”

杨仲心如死灰,宁国候府自从被降为侯府后,就成了京中的笑话,他与宁国候虽是点头交,但对不是宁国候的江谦,却从未来往过,难道要自己放下身段去求一个暴发户?

还不是当家人,目前官职也不过从四品。

更何况,求也没用,做主的不是他,瞄了一眼霍白川,他一口血牙咬碎,这厮委实可恨!

霍白川像个没事人一样,明德帝退朝,他就回家,以前是个话唠,现在却不说话了,惜字如金,想从他嘴里套话,还不如找棵树吊死。

下了朝后,杨仲追上霍白川,“霍大人,霍大人。”

霍白川与谢运、秋樘始一起走,边走边交谈,主要是秋樘始和谢运在说。

听到呼唤声,霍白川回头,抬手很礼貌的揖礼,“杨大人。”

杨仲也不套话,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拐着弯儿没意思,直截了当的道:“说吧,要怎样才能保住硕阳。”

“杨大人,爱慕能助。”霍白川丢下一句,便疾步离去,任凭杨仲如何呼喊,都不回头。

秋樘始怜悯的看了他一眼,余光飘到户部尚书正躲着他往回走,他话都没留一句,便追了上去,“你跑什么,快给我匀三十万两。”

两人都走了,剩下谢运,谢运颇为同情的道:“你呀,何必拧着来?霍家大侄子没别的目标,只想流芳百世,你痛痛快快让他达成目标,就得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你说得轻巧,今次给了别人机会,到时候死的就是我们的子孙!”他想一口唾沫喷到谢运脸上,没骨气的东西。

谢运也不介意他的态度,“儿孙自有儿孙福,你cao什么心,拧得太厉害,到时候倒霉的还是子孙。”

他现在已经想开了,只要在自己有生之年不将门前的柱石弄丢就行,至于子孙后人,他也管不了太多,更何况将来史书说不定还给他高评价,何乐而不为?

“我呸,老夫宁死不屈!”他说罢就噗通跪在殿前,高呼:“请皇上出兵!”

谢运看着他摇摇头,这老伙计魔怔了,硕阳的百姓也是皇帝的子民,他能不管自己的子民?但若这样去求,皇帝心里不痛快,就更铁了要趁机灭杨家的心。

说来说去,这杨仲不过是为了那虚无缥缈的名声罢了,殊不知如此愚蠢又狠心,只会让那些无辜的人为他去死。

哎,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也是保住家族的好机会,回家赶紧修书回本家,让他们开仓放粮行善积德,家里的财产也得放放血了,家底厚了,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呀。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人很多,拿出部分钱财才做善事,这样也能得个好名声,书香世家,传世世家怎么来的?

就是这么一点一滴的好名声垒起来的,等十里八乡方圆几省都知道有这么一家人,再好好经营,有个书香之家,积善之家的名声,再传了几代,世家名分就奠定了。

福伯已在京城一带搜寻永王一段时间,而在他回京后,永王的信,被洛阳林家所有掌权人仔仔细细阅过。